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周公庙祈子庙会中后稷感生神话衍生的行为叙事
  • [摘要]从历史到当下,以后稷感生神话为内在依托的姜嫄圣母信仰活动一直在陕西岐山地区的民间传承延续。当地文化持有者围绕着周公庙姜嫄祈子庙会建构了多元声音的民俗志,其中言讳式神奇传闻作为禁忌型民俗控制手段保障祈子习俗活动的顺利进行。文章以当地文化持有者提供的口述资料与文献资料为依据,重点讨论祈子习俗活动中的语言禁忌现象与后稷感生神话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语言禁忌现象蕴含了后稷感生神话的原始思维,言讳式神奇传闻是后稷感生神话衍生的行为叙事,亦是促使姜嫄圣母信仰活动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
  • 王志清,陈曲
  • 全文[ PDF 0.0 MB ] 2015.6(1):142-150  共有 1095 人次浏览
  • “新民族文化史诗”的空间意识呈现———《尘埃落定》重读
  • [摘要]文章以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为例,分析当代新边地小说中民族文化史诗的空间塑形,并从三重他者化的形象塑造策略、傻子叙事视角的悖论、民族国家内部秩序和外部形象的双重定位几个方面,指出由于后发现代境遇,该类型小说试图通过建构权力关系镜像,形成“对内”与“对外”的双重参照,因此也具有文化抵抗和文化复制的悖论意义。
  • 房伟
  • 全文[ PDF 1408.0 MB ] 2015.2(1):142-151  共有 1579 人次浏览
  • 元杂剧中的女真民俗文化
  • [摘要]元杂剧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女真民俗文化的作品有十几部,这些剧作承载了大量的女真民俗文化,成为今天重要的民族史料,也是了解一个民族的心灵密码。元杂剧中女真民俗在彰显民族个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文化共性特征,还体现出宋元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 彭栓红
  • 全文[ PDF 0.0 MB ] 2015.4(1):143-150  共有 1183 人次浏览
  • 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民俗与历史——以《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为中心
  • [摘要]作为北京市民生活出色的表现者,老舍擅长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内铺展北京市民生活的人情世态,为了保持北京市民生活世界的自足性,历史事件和历史变迁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推到模糊的背景位置上,其代表作《骆驼祥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老舍不可能完全回避20 世纪上半叶北京经历的剧烈的历史变动,他对民俗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写于20世纪30 年代后期的《我的一辈子》中,老舍开始尝试将历史事件纳入到小说的叙事结构中,到了写于40 年代的《四世同堂》中,历史的巨流开始冲破北京民俗文化的自足性,小说中的人物也摆脱了民俗文化标本的特征,成为了自主选择命运的主体。
  • 季剑青
  • 全文[ PDF 1242.0 MB ] 2015.1(1):144-152  共有 2674 人次浏览
  • 文化血脉中的“捣衣”精神———慕容鲜卑《阿干之歌》和渤海国《夜听...
  • [摘要]《阿干之歌》和《夜听捣衣诗》分别是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学精品,两部作品的契合点是“捣衣”精神,即渴望和平、向往安宁,思念家乡、企盼回归,眷恋亲人、等待团圆,这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千百年来,各族文学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抒发着爱好和平、重视亲情、维护统一的情愫,多样性的文学又统一于同一性的文化血脉。
  • 李平,王云鹏
  • 全文[ PDF 1332.0 MB ] 2015.3(1):146-152  共有 1342 人次浏览
  • 达斡尔族“腾格日”的形象及其演变
  • [摘要]达斡尔族崇拜的“腾格日”的形象,在早期是太阳,后来又演变为太阳和月亮。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文章以实证及文献资料,从仪式人类学的角度试图勾勒出自然崇拜时期“腾格日”的形象及其演变的轨迹,它对达斡尔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赛音塔娜
  • 全文[ PDF 0.0 MB ] 2015.5(1):150-157  共有 1138 人次浏览
  • 讲述人、讲述视角与巧女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再认识———兼及巧女故事研...
  • [摘要]比较《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中的巧女故事中不同性别的故事讲述者所讲述的故事,在故事文本的叙事情境中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巧女形象受制于故事讲述人所确立的故事讲述视角。在不同的讲述视角下,巧女形象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但整体上仍未超越传统父权制对社会性别角色的框定。现有的研究脱离故事文本的上下文,将巧女形象均质化为一种“反抗”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研究者一厢情愿的话语建构。研究者这一研究路径的选择,深受以往女性民俗研究范式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 王均霞
  • 全文[ PDF 0.0 MB ] 2015.6(1):151-159  共有 1027 人次浏览
  • 壮族山水传说中的英雄故事
  • [摘要]壮族山水传说中的英雄故事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承载着本民族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保存了壮族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也保存着壮族民众对上古时期社会文化的朦胧记忆。壮族山水传说中的英雄故事存在一个基本的叙事模式,其中大部分故事是这一基本叙述结构模式的展开、衍生和变化。
  • 陈金文
  • 全文[ PDF 0.0 MB ] 2015.4(1):151-157  共有 1226 人次浏览
  • 西藏新小说“神奇、魔幻、荒诞”审美内涵辨析
  •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崛起于西藏文坛的“西藏新小说”,是西藏小说创作在形式上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次成功借鉴。由于此,“西藏新小说”在审美风格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具有了某种家族相似性。神奇、魔幻、荒诞这些原本用来概括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部分审美特征的术语,也被用来解读、阐释“西藏新小说”。这种批评理念的移植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不加辨析地挪用则可能会混淆二者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性。
  • 于宏,胡沛萍
  • 全文[ PDF 1384.0 MB ] 2015.2(1):152-156  共有 1522 人次浏览
  • 老舍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位置
  • [摘要]老舍是20 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从专家评价到大众接受,老舍在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几乎仅次于鲁迅。老舍在20 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位置也不容忽视。从老舍在中国、在世界的传播、接受、影响和高度评价来看,老舍应能入选20 世纪世界“百强”作家。他的作品具有世界性元素和世界意义,具有“伟大文学”的一些共性,所以才能在世界各国传播不衰。
  • 王卫平,张英
  • 全文[ PDF 1230.0 MB ] 2015.1(1):153-158  共有 2747 人次浏览
«  3  4  5  6  7  8  9  10  11  12